乘法的初步认识(乘法的阅读理解)

乘法的定义是什么

乘法定义: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。

其运算结果称为积,“x”是乘号。从哲学角度解析,乘法是加法的量变导致的质变结果。整数(包括负数),有理数(分数)和实数的乘法由这个基本定义的系统泛化来定义。

乘法也可以被视为计算排列在矩形(整数)中的对象或查找其边长度给定的矩形的区域。矩形的区域不取决于首先测量哪一侧,这说明了交换属性。两种测量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测量,例如,将矩形的两边的长度相乘给出其面积,这是尺寸分析的主题。

“×”是乘号,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,“=”是等于号,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。

10(因数)×(乘号) 200(因数)=(等于号) 2000(积)

因数也叫乘数。

扩展资料:

使用铅笔和纸张乘数的常用方法需要一个小数字(通常为0到9的任意两个数字)的存储或查询产品的乘法表,但是一种农民乘法算法的方法不是。

将数字乘以多于几位小数位是繁琐而且容易出错的。发明了通用对数以简化这种计算。幻灯片规则允许数字快速乘以大约三个准确度的地方。从二十世纪初开始,机械计算器,如Marchant,自动倍增多达10位数。现代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大大减少了用手倍增的需要。

乘法是数学中基本运算之一。假设a乘b等于c,即记为ab=c或a·b=c。

中国古代利用算筹进行乘法计算。筹算乘法分三层:上位是被乘数,中位是积,下位是乘数。先由乘数的最大一位去乘被乘数,乘完后去掉这位的算筹,再用第二位数去乘,两次之积对应位上的数相加,乘完为止。
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--乘法

朱国荣乘法的初步认识

朱国荣乘法的初步认识介绍如下:

一、导入。

1.请学生背一背语文课上刚学的两首古诗(《赠刘景文》《山行》)。2.呈现其中一首诗,请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解读信息。

山行

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生处有人家。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

师:这首诗,语文课上刚学过,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也要来学一学。(数学课也要学古诗?学生满脸惊异,学习欲望被迅速激发起来了)

生:我发现这首诗共有两句,每句都有14个字。生:我发现每行有7个字,共有4行。

生:我发现每列有4个字,共有7列。

生:我发现了它的标点使用规律:逗号、句号、逗号、句号。3.教师提出数学问题。

师:这首诗,不算题目,也不算标点符号,一共有多少个字?

(生的第一反应是一个一个地数,不少学生还用手指点着屏幕轻声地数了起来。这时,师迅速提出了要求)

师: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首诗的总字数吗?请在练习本上写下来。

(教室里马上安静了下来,生开始在练习本上写算式。这时师提示学生:你能写出

不同的算式吗)

(二)展开

1.在学生写算式的时候,教师迅速进行了巡视,发现大多数学生写的是加法算式,但也有一些学生是用乘法算式表示。反馈时,教师有意识地先请几个写加法算式的同学汇报。生1:7+7+7。

(生1汇报后,师马上请其他同学解读算式的意义)生2:14+14.

生3:7×4.

(听到了“7×4”这个算式,很多学生路出疑惑的神情,也有一个学生大声叫了出来:乘法,乘法!师马上请生3板书这个算式,并随机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。)

生4:“7×4”就是表示4个7相加。

生5:“7×4”里面的“7”表示这首诗每行有7个字,“4”表示有这样的4行。

师:“7×4”的结果也表示这首诗的总字数。同时“7×4”还可以写作“4×7”,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。

2.呈现古诗——《赋得古草原送别》。

(1)隐去题目和标点符号后,教师再次提问: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?同样请学生在作业本上独立些算式表示。

(2)指名学生直接在黑板上写出算式,结果黑板上呈现以下五个算式:加法有:20+20,10+10+10+105+5+5+5+5+5+5+5

乘法有:5×88×5

(3)请学生说说两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。

生1:“5”表示每行有5个字,“8”表示一共有8行。生2:5×8和8×5都可以表示8个5相加。

(师适时提炼并提出问题:5+5+5+5+5+5+5+5,8个5相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5×8或8×5。你喜欢哪一种算式?是乘法还是加法?为什么?

生3:我喜欢乘法,因为乘法写起来简单。

生4:我也喜欢乘法,我还知道“五八四十”,乘法算起来也简单。

师:这位同学很厉害,他还知道乘法口诀呢!是的,乘法不但写起来简单,以后学了乘法口诀,算起来也简单。

(4)请学生把其它两个加法算式也改成乘法。

反馈时发现,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地把10+10+10+10改写成乘法。在把“20+20”改写成乘法时,多数学生写成“20×2”或“2×20”,但也有一些学生写成“20×20”,从而引发了认知冲突。经过讨论,学生明白了“20×20”表示20个20相加,而不是2个20相加。

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几年级内容

乘法的初步认识是:二年级知识。

一、教学目标

1、通过直观和操作,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,知道乘法算式的含义。

2、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;会正确地读出和写出乘法算式.会正确地叙述乘法算式的意义;还要会用学具摆出乘法算式的含义。

3、培养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、抽象概括的能力;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“事物是普遍联系”的思考方法。

二、教学定位

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知识体系的起点,也是整数四则运算系列中的一个重点概念。学生掌握了乘法的意义,可以帮助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.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加法、减法,也学习了找规律、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,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。对学生来说乘法这个概念较难,因此需要在大量的具体情境中分析、理解、抽象、概括乘法的意义。

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“以学生发展为本”的教学思想,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,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。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,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,合作交流,等一系列探究活动,发现并认识乘法,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“再创造”过程。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。

乘法的初步认识 什么是乘法

1、乘法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。其运算结果称为积,“x”是乘号。从哲学角度解析,乘法是加法的量变导致的质变结果。整数(包括负数),有理数(分数)和实数的乘法由这个基本定义的系统泛化来定义。

2、乘法也可以被视为计算排列在矩形(整数)中的对象或查找其边长度给定的矩形的区域。矩形的区域不取决于首先测量哪一侧,这说明了交换属性。两种测量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测量,例如,将矩形的两边的长度相乘给出其面积,这是尺寸分析的主题。